前兩天在Threads上面看到有人轉貼一篇外國老師的貼文,說到目前教育面對的七個殘酷事實,大意是:


1、父母的缺席比以往更嚴重。父母忙於生計,孩子們靠手機長大;

2、新冠疫情讓孩子覺得上課不重要,社交也可有可無;

3、所有事物一鍵搞定、一滑即懂,讓孩子沒有耐心長時間的研究、等待。

4、科技在教孩子,不是大人:價值觀由抖音建立、短影音帶領,大人的聲音變成背景音。

5、不喜歡的東西可以靜音、封鎖,不習慣被拒絕,無法接受「不」這個字。

6、各種各樣的標籤太多、造成行為的藉口,不懂得負責任。


最後結論則是,現代的老師很辛苦,要負責收拾殘局⋯⋯。


看完之後,我雖然不是全部認同,但有部分卻是蠻「有感」的。尤其是父母缺席嚴重、科技對孩童造成重大影響的部分。


現代無論是雙親或是單親,為了生計奔波,上班時數長,已經不是新鮮事。然而下班回到家,各據沙發一角、各滑各的手機,恐怕比從前「一起看電視」更加缺乏互動。


在我的學生中,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很兩極,有些家長喜愛戶外運動,孩子生活經驗豐富,跑步、打球、攀岩、爬山、滑雪⋯⋯,但是也有許多孩子,連在台北郊山即可見的螢火蟲,都沒有看過。


暑假我舉辦戶外寫作營時,就曾遇過一個十五歲的大孩子告訴我,他從未到過海邊玩耍。在台灣這樣被海洋環繞的島嶼,這未免也太讓人瞠目結舌,然而父母不是經濟能力不足,而是沒有時間帶孩子享受大自然。


於是,孩子的童年被限縮在城市、手機、電腦遊戲裡,失去了很多體驗的機會,確實很可惜。


另外,大數據確實也造成了一些問題。


前幾年有一則英國女孩自殺的新聞,再加上最近板橋連續三個孩子跳樓,讓人不由得有所聯想。


英國自殺的女孩患有青春期的憂鬱症,父母在她死後發現,她的手機、電腦裡因為大數據的推播,讓曾經搜索過一次「自殺」的女孩,開始不停的收到各式各樣關於自殺、自殘的影片和資料。


就這樣,年僅十四歲的她深陷於憂鬱陰暗的資訊之中,無法自拔,最終走上絕路。


父母把社群平台全都告上了法院,然而,想當然耳,這些各平台的大頭都有專精的法律人士協助,最後結果會如何?不言可喻。


大數據推播這個問題確實嚴重。


人工智能、電腦科技讓人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只接收同溫層的聲音,不僅會窄化人的眼界、思路,也會讓人誤判情勢。


這個問題不僅成年人都無法抵擋、受限其中,更何況是還沒有成年、缺乏判斷力的孩子?


所以,雖然電腦裡面知識很豐富,但是孩子可能只知道寶可夢;雖然網路影片包羅萬象,但他每天卻只收到韓國偶像消息。一鍵搞定的不是我們想像的寬闊視野,很可能僅是鎖定的偏見。


這,也是我常常提醒自己的一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yiChen 的頭像
    AnyiChen

    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