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我讓線上班的國中生,讀了陳幸蕙老師「海水是甜的」散文集中的一篇「新新人類,你的名字叫精彩」。
然後,我出了一個題目:「新新人類,你的名字叫XX」,讓他們自己填,並且上網尋找適當的例子,完成文章。
同學們都寫得不錯,有的寫「破繭者」、有的寫「思辨者」、「滑世代」,也有的寫「環保」、「公義」等。其中有一個學生題目很特別,她寫:「新新人類,你的名字叫享受」。
她在文章中說道,現在的新新人類注重生活品質,樂於將金錢花費在運動、旅遊、娛樂和學習,追求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滿足。也因為房價太高、通貨膨脹,所以許多年輕人乾脆放棄開源節流買屋買車,轉向「精緻窮」,以「小確幸」追求心靈富足。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個故事。
日本有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暫時不想再繼續升學,想要看看這個世界,於是決定用「免費」的方式環遊世界。
他寫信給腳踏車公司、帳篷公司說明自己的計劃,竟然真的募到了一輛腳踏車和一頂帳篷,於是他就帶著筆記本和一個能簡單烹煮的煤油爐出發了。
一路上,他所有的餐食都是去餐廳或是賣場、雜貨店的後門,撿拾人家丟棄、但並未腐敗的罐頭或是餐點;有時也會去市場,乞要一些免費的食材自己烹煮。
他睡過公園、停車場、走廊,還有熱心招待他的人家;他沒有相機、手機,有時沿路遇到自助旅行的朋友,會幫他拍張照。相談甚歡之餘,他就把聯絡方式記在筆記本上,看看日後是否有緣再見。
有時候,路上認識的朋友也會請他吃飯,或是留一些不再需要的物資給他。他每天寫日記,記錄自己遇到的人、事、物,就這樣他騎著單車,一個國家、又一個國家的旅行,將近兩年的時間。
他僅有的一點存款,都拿來買無法用單車橫越的船票或機票,除此之外,他完全不花一毛錢。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說,當他的煤油爐需要加燃油時,他會去加油站,請當場加油的車主們,幫他加幾塊錢的煤油,通常,都會得到慷慨的贈與。
我說這個故事時,學生都驚訝的張大了嘴,無法置信在現實生活中,竟然有人這樣「環遊世界」。這跟我們傳統認為,人生就是:唸書、考試、工作、成家、存錢、買房、生兒育女的人生,有太大的差異。
說實話,當我看完那篇報導時,也是極為震撼。這樣子的「享受」人生,不但需要維持極低的物慾,而且,還需要無比的勇氣。
但是在我的內心深處,我是有點羨慕這個年輕人的。
這畢竟是一個擁有健康青春、自由自在、沒有包袱、冒險犯難的靈魂,才能完成的浪漫夢想吧!
然而這個浪漫的背後,事實上又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挑戰與難關。
我回想著自己從大學還沒畢業開始,就急著找工作;工作第一個月我媽媽怕我亂花錢,就給我跟了會;半年後她又出自備款給我買了套房、讓我自己付貸款;然後沒多久我就結了婚、生兒育女,一路背負著責任活到現在。
同時間,我又想著,今天如果這個年輕人是我的兒子,我會怎麼做?
支持他?或是勸退他?
嗯⋯⋯這真是一個難解的問題啊!
只可惜人一輩子只能活一次,無法像電玩一樣關機重來。否則,我也好想體驗不同的人生⋯⋯🤣🤣
PS:幸蕙老師這本「海水是甜的」散文,文筆優雅、內容正向,文字深入淺出,含有很多寬廣的視野與知識,很適合國、高中生閱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