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泰北高職」設計群科的畢業成果展。我和爸爸、阿姨一起出席,我並應邀上台以畢業生家長身分致詞。
陳校長介紹我上台的時候說,他跟我女兒同一屆進入泰北高中(當校長),知道我女兒入學,心中頗有壓力。如今三年過去,我們要畢業了,他也為泰北爭取到眾多榮耀,之後還要繼續「留校察看」!😂
我聽了也回應,就是因為這樣,我這三年只去過三次學校😅(這也表示學校辦學多令人放心啊!)而且從來不敢隨便寫學校的事,因爲主任都會來按「讚」啊!😂😂😂
今天是「泰北高職」設計群科的畢業成果展。我和爸爸、阿姨一起出席,我並應邀上台以畢業生家長身分致詞。
陳校長介紹我上台的時候說,他跟我女兒同一屆進入泰北高中(當校長),知道我女兒入學,心中頗有壓力。如今三年過去,我們要畢業了,他也為泰北爭取到眾多榮耀,之後還要繼續「留校察看」!😂
我聽了也回應,就是因為這樣,我這三年只去過三次學校😅(這也表示學校辦學多令人放心啊!)而且從來不敢隨便寫學校的事,因爲主任都會來按「讚」啊!😂😂😂
讀者來信詢問:
想請教安儀對「親子共浴」的看法?因為昨晚在社區泳池被兩位鄰居圍攻,說我和小一的兒子一起洗澡不妥,其中一位還是38歲小兒科醫師好友。可是我爬文都未見不妥的研究報告呀!長期看妳的文章,沒有看見談過這個話題。可否談談?
安儀的回覆:
我認為這個問題跟每一個家庭對於「身體與隱私」的認知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沒有什麼對、錯可言。只要是健康、正常的親子關係,所謂「思無邪」,要一起洗澡到幾歲,都沒什麼關係。西洋人不要說是跟自己家人了,陌生人裸體海灘浴、或是不穿褲子節,都開開心心🥰,沒什麼大礙啊!👀
讀者來信問:
安儀晚安!一直很讚賞妳。今天來請教妳:小兒七歲,當他拒絕拍照時該怎麼辦?我先生認為該尊重他。但當母親的總想留珍貴畫面呀!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安儀回覆:
哈哈!每個媽媽幾乎都有此困擾,所以建議家中要備遠鏡頭「偷拍」......😝開玩笑的啦。
氣呼呼的「對不起」,不等於「道歉」
前幾天有兩個學生,在上寫作課時,互開玩笑,其中一個學生玩鬧過頭,另一個臉皮較薄,翻臉大怒之後咬牙切齒低聲迸出了一句三字經。於是本來笑聲連連的課堂一下僵住,大家皆噤聲不語。
老師課後將口出惡言的孩子單獨留下談話。孩子很沮喪,說他當時實在太生氣,但三字經出口之後也很後悔。於是老師讓他回去想想,下堂課再告訴老師該怎麼做比較好。
隔天,我便接到對方家長訊息,指責老師為何沒有當場讓罵三字經的學生向他的孩子道歉、認錯?
我去電向家長解釋,當場的氣氛劍拔駑張,如果硬要孩子道歉,一句氣呼呼的「對不起」並沒有意義。更何況衝突事件中,雙方都有過失,我覺得老師讓孩子回去沈澱、思考一下,下堂課再處理,並無不妥。
女兒18歲了。天啊!真是一晃眼啊!阿宏不在家,我和兩小去吃頓晚飯慶祝。
因為原本想去的地方客滿,於是隨意在好停車的地方選了間餐廳。吃飯時,女兒突然問我:「媽媽,我們家以前有本蚯蚓的繪本,書名叫什麼?」
我一愣,完全不知道她在說什麼。
女兒看我一頭霧水,提醒我:
女兒回來興高采烈的說她作文拿了全班最高分。我問她寫什麼題目?她說:「談台灣的一事。」
「我同學不是寫《夜市》就是寫《美食》,全班只有我寫《台灣的教育》。老師說如果寫《夜市》應該要有正反兩面;不過我寫教育,從頭到尾都在批評,老師卻說我罵得真好,給我95分。」她洋洋得意。
無獨有偶的是上週日兒子去上寫作課,老師下課後打給我,說班上有一個孩子在上週作文中批評台灣國中教育無聊至極、扼殺學生的好奇心(作文題目是「談好奇心」),結果我兒子下課後刻意等那位同學,說想跟他談談。
老師覺得很好奇,就偷偷聽了一下兩個人的對話,結果聽到我家兒子建議那位同學去參觀「雜學校」展覽,說那裡有很多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老師覺得他很有趣,特別打電話跟我講。
我微笑了。年輕真好。好年輕、好熱血、好可愛 。
孩子如果有自己的目標、強烈的動機,不用強迫也很努力。所以找到方向很重要。
此外,升學目標也要研究一下,以免做白工。以高職來說,公立高職重升學;私立高職較重術科;以設計科別來說,公立高職不見得優於私立高職,而且幾乎不需要會考成績即可入學。差別在於入學之後所在的班級,以及同學讀書的風氣。
Q:今天在建華國中演講的時候,有家長提到孩子對異性身體好奇、渴望交友,在網路上和異性交換清涼照.....等等行為。該怎麼辦?
A:許多父母在發現孩子交網友、在網路上認識異性.....第一個反應就是喝止、沒收手機。事實上,這樣做並沒有效果。
如果不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並且引導他學習保護自己,以及正確的隱私觀念,那麼家長的禁止,只是讓孩子的行為從「地上」轉為「地下」,欺騙、隱藏的行為更高段而已。
雨青隨著「人文展賦劇團」舞台劇「爸爸媽媽怎麼了」四場公演(羅東、基隆)落幕,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的舞台表演。
國中二年級的他,能有機會在一千餘觀眾席的舞台上演出,應該是他人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經驗。
這次演出我看了三遍。眼看學生們一次比一次進步,無論是口條、表情、肢體、舉手投足,經由老師的指導與觀看錄影、自我修正,每個孩子學會的,不只是演戲、燈光、道具,更是台前台後的合作、台上台下的努力,以及如何追求「好」與「更好」的過程。
下午去安聯演講。
晚上帶兩小吃飯時,女兒問我今天講什麼?
我說,「很多爸媽因為一開口就是要求功課、成績,所以他們國中的孩子都不跟他們講話。所以我去講《溝通》。」
本來我以為女兒會說「還好我媽媽都不會這樣.....」之類的話云云,不料女兒聽了之後,立刻大佔上風似的對我曉以大義:
「妳看,我對妳多好!我跟妳講話、跟妳聊天,還跟妳吃飯、陪妳出去玩!我很多同學連家都不回的耶!」
小三的兒子在學校看了鬼故事,回家來疑神疑鬼,不敢一個人上樓洗澡,站在樓梯上哭。
「你住在這裡五年了,看到過鬼嗎?」
「沒有。」
「那你擔心什麼?他以前沒出現,以後也不會出現。」
小子繼續哭。
2013/10/10
暨前兩天「人死了之後的房貸怎麼辦的問題」後,四年級的兒子今晚又再度提問:
「媽媽,如果一個人突然死了,但是沒有留下銀行的密碼或是存摺,那他的兒女或是家人要怎麼把銀行裡的錢拿出來?」
我聽了實在忍俊不住:
「你就那麼擔心我死掉啊?」
青青約10歲時,常常跟我討論「死亡」這件事。暨(2013/10/8)問我:「人死了之後的房貸怎麼辦」的問題之後,四年級的他隔兩天又再度提問:
「媽媽,如果一個人突然死了,但是沒有留下銀行的密碼或是存摺,那他的兒女或是家人要怎麼把銀行裡的錢拿出來?」
我聽了實在忍俊不住:
「你就那麼擔心我死掉啊?」
結果兒子回答:
主動學習,需要「動機」。而「需要」往往是最直接的動機。
以前桐很喜歡去補習班上英文課,但青青很排斥。我在宜蘭何嘉仁上作文課,讓他也一起去上英文,他竟然畫一把刀插在河馬上洩憤,令人啼笑皆非。
沒想到去年我們去了一趟紐西蘭,讓青青對「學英文」這件事完全改觀。一路上,他很羨慕那些英語流利的人,因為無論是點餐、觀光、玩運動,英文不好就如同鴨子聽雷,不但溝通困難,還常受到不平等待遇。
臉書回顧看到之前女生給青青的小情書,想到前兩天帶青青去診所看病,結果巧遇他小學時「兩情相悅」的女同學,發生一件好笑的事情。
那個昔日皮膚白白、臉蛋圓圓,憨厚老實的女孩,如今已是個身高170的大女生了!
女同學以前也曾是我的學生,於是我與她的媽媽很開心的聊起天來。只見青青一副酷樣的站在診所門口的階梯上,遠遠的點頭致意,一動也不動。
等到女同學母女離開,我拉他上車時,他才鬆一口氣似的跳下階梯:
「媽,我剛剛一定要撐住、說什麼也不能下來!我站在台階上才高她一點點耶!我要是站在她旁邊,不就糗了!」
兒子暨昨晚睡倒在鄰居家沙發上之後,今天我一回家,他就跟我報告了一件「大事」:
「媽媽,我今天跟同學聊天,突然尿急想去上廁所。結果進了廁所,用力一拉,褲腰帶就變死結了!我解了半天,怎麼解都解不開,只好去廚房借一支叉子。」
我一聽大驚:「借叉子幹嘛?」
兒子耐心解釋:
「我想用尖端把死結戳開啊!主任也問我同樣問題。他知道我是為了要解褲腰帶之後,也想幫我解,但是他也解不開。解了半天主任就去拿了一把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