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工作十分忙碌。


昨天上午兩堂課、下午一場演講。為了中間要偷空趕去參加兒子的班親會,我一早先開車想停在學校停車場,沒想到卻卡在等待的車陣中,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真是急死我了!後來只好請警衛讓我繞圈出去。


沒想到去學校的途中不知是什麼姿勢扭傷了腳,每踩一步痛徹心扉。偏偏今天早上五股、下午台東各一場演講,只好整天「掰咖」趕車、趕飛機。幸好邀請單位全程派車接送,小伙子司機十分體貼,還給我噴「肌樂」呢!


於是我也就靠著演講結束之後,家長的熱烈掌聲與回饋(台東學生的媽媽還專長來聽演講喔!)安慰自己「不虛此行」,咬牙走完全程。


比較好笑的是,昨天參加高中班親會,國文導師會後拿出我的書說:「難怪我看雨青這麼眼熟,回家才想到我看過書封上的他呀!」於是班親會以「替老師簽名、和同學媽媽拍照」作結。


回家跟兒子說,你以後遲到也別太離譜,不然你老媽可尷尬😅了........


回到體制內,青青導師很關心他,問他適不適應?他妙答:「老師,適應和習慣一樣嗎?」老師說,不太一樣。他說他能「適應」,只是還沒「習慣」。他舉例「穿制服」這件事,他能適應,只是他不明白為什麼學生需要大家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


所以他上網查了「制服」的由來。


青青告訴我:「有些人穿制服是因為工作特殊需求、方便活動;軍人和警察或醫護等職業穿制服是為了方便管理或識別;學生穿制服最早是為了消弭貧富差距。我覺得這個理由讓我勉強接受。不過現在時代不同了,制服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但為何不取消呢?」


我聽了之後跟他說:「制服除了消弭穿著打扮所可能顯現的貧富問題之外,還有《團體認同》與《學校榮譽》的意義。回到體制內,適應、習慣之外,還有《認同》問題。很多事適應、習慣容易,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認同》。什麼是你認同的;什麼是你不認同的,這中間就有思考的空間了。」


我兒子很幸運,學校和老師在言談之間都很尊重學生,也一再強調自主與品格。他在第一週選了「議題思辨」多元課程,也選了「天文社」社團,跟我說迎新活動要宿營觀察天象;還當了「小田園」志工和「設備股長」,中午又抽籤抽到去跳健康操,忙得不亦樂乎。


雖然高中課業繁重,他偶爾也會抱怨整天上課很無聊,下課為什麼只有十分鐘;不過他還算用功:背單字、算數學、拿著國文考題跟我討論......也認識了幾位新朋友。一切看起來都上了軌道。


倒是女兒進入大學剛開始有點慌、不太適應。她很不習慣職校日日夜夜忙碌畫圖的功課突然被一大堆文字報告取代,看著科大的同學忙得拿證照、連社團都沒時間參加,而她一週的課表卻空空蕩蕩。她很憂慮這樣的大學生活,將來是不是會落後別人?


我只得一直勸慰我這個「使命感」很重的女兒:暑假拿到了駕照、開學認識新同學、參加了社團,都是重要的學習,接下來還要談戀愛、去打工.....人生很長,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要慢慢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