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錄「新聞挖挖哇」,討論的是小四男生跟爸爸在警局吵架三小時的新聞。
這個爸爸在竹科工作,家裡沒有電視,希望有更多的親子互動時間。兒子愛閱讀,功課也很好,爸爸讓他每週可以去阿嬤家過夜、看電視。
上週,因為媽媽出差回國,爸爸決定一家團圓,暫停一次阿嬤家過夜。結果孩子大為反彈,最後鬧進警局。
新聞說,孩子在校功課很好,說話十分「成熟」。他對警員說,他有看電視的「基本自由權」,爸爸沒資格剝奪,又說爸爸不守信用,答應他考試成績好,要買ipad,卻都沒買。
還對來安撫他的社工警告:「你不准摸我的頭,否則我告死你.....」
最後甚至說寧願去「寄養家庭」或「睡公園」,都不願意回家。
我看了這個新聞的感覺是,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將來應該可以唸法律才對),但父親用錯了「民主教養」方式。管教孩子需要跟孩子說道理,但管教的界線,卻不能「只」建立在說道理上。
管孩子需要「說道理」之外,也要建立「規則和秩序」。必要時更應該要「動之以情」,以及執行「親權」。
此外,我從來不認為,考試應該要有「獎勵」。考試是測驗學習成果,一切收穫都是自己的,考得好本身就是一種「成就感」了,幹嘛需要設定獎勵來賄賂?
在我們家,姐姐最難的數學考過了她自己設的門檻,我就是親吻她、給她加油,讚美她的進步。頂多請她吃頓飯、大家為她開心一下。
成績本身,就已經是最好的獎勵。考壞了,也無須太過懊惱,搞清楚為什麼沒考好,趕快弄清楚不懂的地方,不是比較重要嗎?
上次月考,青青國語考了99分,十分很懊惱,一直唸「差一分就100了!」
其實,那張考卷錯的地方是造句,如果造別的句子,就可避免那個字。
於是我問他:「一百分為什麼比較好?99分讓你知道你的『裡』少寫了一點,不是更珍貴嗎?」
學習不是為了考試成績,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才能真正的樂於學習、勤奮學習。
另外,既然已經不給孩子看電視了,為何又用電視來當「獎勵」,明顯讓孩子誤以為「電視」的重要性?這個邏輯很顯然是矛盾的。再者,電視並非毒蛇猛獸,看電視的時間與節目內容,可以先做討論與約定。最後,取消看電視,必須代之以更有趣的親子活動,這才能讓電視的重要性降低,而非一味的禁止。
我家幾乎也沒有電視,但我常陪孩子看電影。閒暇時光,孩子有不同的活動:兒子喜歡去社區捉昆蟲、蝴蝶觀察,女兒喜歡畫漫畫、看小說。我們常一起下棋玩牌、講故事、說笑話,偶爾我忙時,他們無聊也會去阿嬤房間或阿公家看卡通或是動物頻道,只要不是睡覺時間,或是看得時間太長,我都會給予「法律外得假期」
對於為何不鼓勵孩子看太多電視、打電動呢?我已經三番兩次講給他們聽囉!讓他們理解媽媽的想法。此外,也盡量帶他們出遊。
我從不用電動或電視獎勵他們,只是很自然的讓電視、電動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降低。比方,我自己不用智慧型手機、不用筆記型電腦,我上網的時間一定等到孩子睡覺後,我也很少看電視。
最後,當孩子跟你「無禮」或「無理」的抬槓時,最好的方式便是選擇重點堅持到底,無需落入他的陷阱與其漫無目的爭辯。比方說,如果是我處理這件事,我只會簡單表示,很抱歉讓你失望,今天我們不能去阿嬤家過夜了,因為我們全家要出去吃飯,慶祝媽媽出差回國。如果你不開心,我很難過,因為我希望你快快樂樂跟我們吃飯。但事情就是如此,因為你是我們家的一份子,所以你必須配合。接下來,無論他講什麼,都可以不必回應,只需要表示同理他的氣憤即可。
我曾在兒子不願意收玩具時,在旁堅持。不管他說什麼理由,(不是我玩的、我很累、為什麼姐姐不收.....)時,我只說三個字:「收玩具。」外加「我知道你很累、我知道你不想收......」但最終一句「但是,你還是要收玩具。」不用多說什麼不收就丟掉.....等等,只要一句「收玩具」,外加無盡的堅持,只要一次就見效。
那次,他收到半夜兩點,邊哭邊收,但從此以後,他收玩具再也沒半句廢話,並且動作其快無比。因為他知道--當媽媽堅持時,辯論是沒有用的。
這才是有效的管教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