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婆婆出國去玩。臨出門前,我順口問了一下冰箱有些什麼食物材料。

婆婆一臉尷尬的說:「我以為你要帶他們出去吃,所以我沒留下什麼菜。」

我笑笑說沒關係,再去買就好了。


這一週,我幾乎餐餐自己準備,包括孩子的便當。

雖然,我不是一個廚藝很好的媽媽,不過,在臉書上學個幾招,問問別人、查查食譜,倒也拼拼湊湊,勉強把一天三餐弄上了桌。

在醃小黃瓜時,我站在陽光流洩的流理台前,腦海中卻回到了小時候,媽媽那小小、陰暗的廚房。我努力的回想:媽媽明明教過我,那翠綠、玉笛一般細長、酸甜的小黃瓜,到底是加了哪幾種配料?我怎麼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

每一個孩子的記憶中,都有許多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擁抱,浸入口鼻的,是媽媽身上的香氣。不管是薄荷味、香水味、肥皂味,鑽入鼻孔裡的,就是那麼的蘊貼舒適。

下廚的媽媽,則有另一個味道。那是食物的味道。吸進鼻孔、存在舌上、裝在心裡,一輩子忘不了。

說也奇怪,因為和婆婆住,婆婆主掌廚房,平日我很少下廚,煮得出來的招數少的可憐。但在孩子們的口中、作文裡,媽媽的「義大利麵」、「咖哩雞」,簡直是「人間美味」,值得他們稱道再三,不斷的提起。

因此,為了不願意在孩子的味覺記憶中缺席,在婆婆不在的日子,我努力的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孩子們嚐到「媽媽的味道」。


記得前幾年,我曾經在母親節時,出了一個應景題目,叫做「媽媽的手」。

本以為這個題目很簡單,在引導孩子們回想,媽媽的雙手為了我們做些什麼之後,我便讓孩子自由創作。

沒想到,台下有一個五年級女生舉起了手:

「老師,我可不可以寫『爸爸的手』?」

我楞了一下。這個孩子是有媽媽的,媽媽每週都陪她來上課。我很確定。

「為什麼?」

我決定問個究竟。

「因為我媽的手每天什麼都不做,我不知道要怎麼寫。」

「怎麼會?媽媽的手沒有為你洗衣、煮飯?打掃家裡?」

「不用啊!我家有兩個菲傭。一個煮飯、打掃,一個照顧我們,她什麼都不用做。」

「那....媽媽的手總有教過你功課吧?」

「哪有啊?我下課就去安親班,週末還有家教。我媽從來不用看我功課。」

「喔!那是因為媽媽要工作啊!媽媽的手要賺錢,養你們啊!」

「誰說的?我們家只有我爸工作,我媽只會花我爸的錢,每天逛街買東西。」

「呃....你小時候媽媽的手總幫你換過尿布、餵過奶吧?」

「我是保母帶大的。那我可以寫保母的手嗎?」

「啊....不行。那你媽媽平常在家都做什麼?她的手總不可能什麼都不碰吧?」

「有啊,她很喜歡講電話.....逛街也是傭人替她提東西......啊!對了,我媽的手專門用來打我,這樣可以吧?」

對話進行到此,我為之語塞。很多人聽我轉述這段對話時,都說:

「不可能吧?這小孩是故意的吧?」

但,這個高年級女生,真的不是一個難搞的小孩,平常上課也算認真。此時,她一臉天真的望著我,等我回答。

我只好使出最後絕招:

「你生病時,你媽媽沒有摸過你的額頭嗎?沒有餵過你吃藥嗎?我不相信!」

她才露出恍然大悟:「喔!這個有。那我寫這個好了。」

結束對話時,我不禁為這個媽媽感到憂慮。


現在家境富裕的家庭越來越多,在家不用打掃、煮飯,家事有傭人代勞、功課有安親班幫忙的媽媽,為數不少。

可是,看到孩子眼中的媽媽如此「沒用」,對家庭的付出如此「稀微」,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媽媽究竟「偉大」在哪裡?

當然,沒有人規定當媽媽的一定要做家務、看功課、照顧小孩,也沒有人規定媽媽一定要出門賺錢、回家煮飯,才夠偉大。

可是,在拿掉了一項項「媽媽」的「任務」後,很多孩子口中的媽媽,就只剩下「接送我去上才藝課」、「考不好時就罵我打我」。當孩子眼中的媽媽,評價如此之低落、如此一文不值時,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媽媽,價值到底在哪裡?


今天晚上,把女兒餵飽後,又替她做好了明天的便當。然後,為了要讓上自然課的青青,回來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麵線,因此我趕著在他回來後,煮了一晚泡菜豬肉麵,才匆匆忙忙丟了鍋子出門上課去。


晚上十點回家,一片狼藉的廚房收拾乾淨了,水槽中的碗也洗好放進烘碗機。桌子上的剩菜剩麵都冰進了冰箱。

我驚訝的發現,連廚餘桶都倒乾淨了!(我家的廚餘是要走到隔條巷子去倒的。)

看到還在伏案寫功課的青青,我問:「廚房是誰收拾的?」

「是姐姐!」

在那一刻,我覺得眼眶一陣熱。

我知道,在阿嬤出國、爸爸出差的時刻,女兒知道我一個人照顧他們倆,還要辛苦工作,因此格外體貼我的勞累,自動自發的把廚房整理乾淨。

我知道,在她的心目中,媽媽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媽媽很努力。努力的工作賺錢,親自看顧、教導他們,甚至努力的做我最不擅長的廚藝。

我相信,媽媽的手在她的心目中,是一雙粗糙且能幹的手。而這雙手,將給她一個永不懈怠的榜樣,在她的回憶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味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