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臉書提到國中現行僵化的教育內容,
 
 
包括:「艱澀的修辭學」、「你講我聽」、「你考我背」、「堆積如山的考試」.....等等,
引來一堆老師反彈。
 
 
甚至有人用匿名、威脅的語調寫:「我相信你女兒的老師,現在正在看。」
 
 
氣得我簡直是.......有這種老師,真的我也懶得寫了。
 
 
將昨天的發言轉貼在這裡:
 
 
我的孩子一路從幼稚園上來,唸的都是公立學校。

一方面,我喜歡學校離家近。二方面,我不是有錢人,我有經濟上的考量。我寧可把錢省下來,帶孩子每一年做長程的旅行,增加家人相處的時光,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我個人的看法是,其實台灣的公立幼稚園、國小教育,辦的並不差。雖然校舍比較舊、教材有點八股,但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目前的國小師生比例和教學品質及個別彈性,我個人是可以接受的。

反而是安親班水準、家長對教育孩子的參與度太低令人憂心,這也是很多國小老師之前很贊同我的文章之故。

隨著女兒升上國中,我發現周遭的國中生痛苦指數目前應該是所有學子之冠。(我女兒其實還好,她是個超級樂觀派,再加上媽媽我並不以成績相逼,所以她還挺開心。)而且,我深深感受到國教育有一些相當大的問題。

我不想討論問題在誰?或是錯在誰?因為當問題沒有共識時,問題就無法解決。

一家餐廳之所以難吃,可能因為廚房老舊,食材不新鮮,也可能是因為廚師手藝不佳,或是老闆經營概念有問題。當然,每個顧客的口味不同、要求健康或是口慾也有不同看法。很難一概而論。

不過,如果這家餐廳,不只是難吃,而且吃了之後消化會不良,而且大多數的人都只能吃這一家的餐廳,那恐怕就不只是你可以選擇要不要吃的問題那麼簡單了。

依我個人的看法,我覺得,目前國中的教學問題,大略可以分為下列幾個:

一、教材內容過多、過雜。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亞洲人的父母最重視教育,數學學得最深、最多,國文、社會、自然包山包海,但有卓越成就的比例卻不高。

課綱內容太多、塞得太滿,時間不夠,孩子無法消化吸收。

 
因此,教得多,並不代表學得好。教得多,也不代表很必要。

二、教學方式填鴨大於互動。

目前的學校教育,還是偏向「你說、我聽」,「你教、我背」「你出題、我考試」的模式。教學方法單一、僵化。活潑的教學不是沒有,但因為各種原因....還是佔少數。

三、學生立足點假平等

各式課程沒有考慮個別差異,用一樣的方法和教材、一樣的進度。在小學時候,尚可用高壓方式壓迫 ; 但到了青春期,孩子以冷漠或抗拒抵制時,差異的兩端就出現了。

四、過度重視分數與成績

成績與分數,原本只是學習的一種評量,但是卻被拿來當做學生成就的總評。因為學校(或家長或老師)注重成績,擔心考高中會考,造成考試帶領教學,於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完全看不到。

五、過度注重公平

教育其實不需要「公平」。因為每個人天生都不一樣,怎麼公平?因為要求公平,於是,只能用「最公平」的方式做測驗,分發學校,大大減低的教育該有的靈活度與自我實踐的選擇。

有讀者問:面對這樣的教育情況,我怎麼教育我的孩子?

一、對於過難的考試(例如修辭學),告訴她不要太在意。因為這已經超出她應該負荷的程度了。

二、對於學校老師無趣的教學,盡量讓她發掘其有趣的部份。在檢討訂正時,或是日常生活中,盡量把學到的東西加以應用,或是連結。比方數學的正負數、數線,我們會在日常生活中活化它;
(孩子很喜歡歷史老師,因為歷史老師很會講故事)國學常識也是盡量以講故事的方法呈現。

二、對於過多的內容,我們選擇部分消化吸收。例如對於她不太擅長的數學,(未來或是理化)我們只做基礎的練習,婉拒老師的「加課、補充教材」,以自己的進度與方向做練習。

三、要求態度,而非分數。
我和女兒很明確的訂定每天學習的流程,她需要自我完成的目標,以「活用弄懂」為目的,拒絕因為分數影響心情。

四、維持閱讀、寫作時間:
我婉拒了學校第八堂的要求,保留女兒每天基本的閱讀量,並且提昇她的閱讀水準與讀物。(包括中、英文讀物)
每天寫日記,寒暑假加強她的寫作。

五、鍛鍊思考與表達能力
女兒很幸運,學校的公民老師常有機會讓他們表達意見。至於歷史國文等科目,我在輔助她學習時,常會找一些機會詢問她她的感受,盡量讓她有思辨的正反練習。

我們會討論,原本想當法國號老師的未來夢想,有沒有修正?想不想要繼續練琴?看了一部電影或小說後,請她說說想法?

這是我想來,當家長的,可以做到的部分。
至於其他的部份,觀念需要大家一起修正,制度需要靠大家一起推動,教學要靠大家一起努力。如果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能貢獻一點心力,我們的孩子可能可以稍微好過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yiChen 的頭像
    AnyiChen

    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