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某完全中學演講。全校老師都到齊了。
我依照慣例先問問題,再開始講。
老師們大約提了五個問題(以國中老師來說,算不錯喔!)
演講時大多數的老師都蠻專心、有回應。
尤其另我開心的是,自然科學的男老師反應特別好(因為他們是分學科安排座位)。
演講結束,回饋單大多反應良好,還有一些老師圍過來繼續問問題。
沒想到就在我正忙著回答老師問題時,
有一位老師悄悄放了一封對折起來的信在我桌上便離開了。
茲錄全文如下:
陳小姐:
謝謝妳今天的演講分享。我從生產後哺餵母乳,上網查資料時開始看你的Blog,對今日的演說歲也很期待。而且你一開始先讓大家發問,也顯現妳對自己夠有信心,更讓我期待。
但妳的經驗分享,主要都是在小學甚至以下,尤其妳還直接表示妳不開國中的作文班,顯示妳對中學、國高中學生並不了解。演說前半部仍在分享「閱讀好」、「要重視閱讀」,這些我們身為中學教師者100%都認同的呀!妳的演說似乎對一般小學家長or中學教師都一樣,根本幫不忙,遑論「打破閱讀之壁」。尤其是「中學生」的閱讀之壁,也許小學生才可以吧。
希望別因在下的意見而生氣,期待妳日後能為中學生甚至中學生的老師提供專業的協助。
某位也愛閱讀的中學歷史老師 2014.1.15
看完這封信的當下,我覺得蠻錯愕的!我很希望能夠直接回覆她,
但因為這位老師默默的離開了,
我只能藉此公開回覆,希望她日後有機會看到。
首先,每次在演講的一開始,我一定先讓大家提問,
主要是就是希望掌握「聽講者的需求」。
然而,這位寫信的老師,並未舉手提問。
沒有機會讓我知道妳的困難點在何處?這是我所不解的地方。
明明有所期待,為何不大方舉手發問?
第二,我在演講中提及,我「比較不喜歡教國中生」,
主要是回答前面一個老師的問題:
「我們要如何從閱讀中培養孩子的推理邏輯能力」。
我首先舉例說明的是我如何跟七年級的女兒針對閱讀的內容,
做邏輯推理的討論,間接找出書中主旨。
之後,我開玩笑說我不喜歡教國中生,
主要是說明台灣孩子欠缺「口說」、「辯論」的能力訓練,
長期的「你說我聽」,以至於國中生上課時習慣安靜聽講,很難有所互動。
大部分的孩子習慣沈默不語,不表達意見。
因此我認為,閱讀後要訓練孩子的推理邏輯,不一定要寫「學習單」,
而是要建立在大量的討論、表達上面。
很可惜的是,當時我並沒有另外說明,
我帶過很多國中生的閱讀夏令營、小小記者營,
甚至曾經帶過大學生的閱讀社團課程,
而讓這位老師誤認為我的經驗「只」適用於小學生、「對國高中生不了解」。
我坦承我教過的「高中生」的確不多。
然而,對引導、討論的模式、過程而言,用在何種年齡的學生,都是一樣的,
只有討論問題的深、淺度差異,而無作法上的不同。
無論學生是大、是小,是小孩、是成人,
推演邏輯,都需要不斷的口語訓練,與不斷的思辨過程。
因此,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指定一系列相關的主題(如「太平天國」對中國歷史的意義?)
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準備、相關課外書籍的建議,
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分組討論,並口頭報告說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使用這類的上課方式,學生私下就需要做大量的閱讀、資料收集。
但很抱歉,因為我以為,我在這樣的演講場合,不需要「教導」高中老師怎麼上課,
只要指出問題所在,老師應該就可以舉一反三,
按照自己的專業去設計「需要閱讀」的課程設計或報告、作業。
下回演講,我就知道,我要更具體的說明我看到過的國外作法與範例。
第三,為何我還要再度強調「閱讀好」、「要重視閱讀」?
這明明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
因為很多老師雖然表面上好像知道閱讀「很重要」,
但實際上的「執行」,仍是把「閱讀」擺在「考試」之後,甚至擺在體育、美術、家政......之後,
因為我們的學校並沒有一節「閱讀課」。
我在演講的一開始就指出,國高中生的閱讀習慣低落,
其實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就是跟升學壓力、考試太多有關。
我舉我女兒沒有上第八堂的例子,
說明我的作法就是將四點半下課到六點吃晚餐前的時間,
列為每天的「閱讀」時間--她可以在這個時間內自由的閱讀。
(老師、家長若是有心,當然在學校也可以做同樣的安排。)
但很多老師連一週讓出一次「早自習」給小孩自由閱讀都不肯!
就是因為害怕少了考試,成績就會低落,也怕家長抗議。
因此我才會花時間解釋,閱讀的重要更甚於升學、考試....。
至於實際執行面要如何做?
我想我很難在演講中告訴老師,
要把一週中的哪兩節課改成「去圖書館自由閱讀」、
或是「要怎麼安排全班一起共同閱讀某一本班書」,
或是「設計教室的閱讀角落」.......。
因為每個學校有每個學校的形式、風格,
這點需要靠老師的創意與是否有心爭取、安排。
最後,一個好廚師,未必要烹煮過世界上所有的食材 ;
一個好的工匠,不必需雕刻過所有類型的石頭。
只要摸清原理、找出好用的工具,
對於小學家長、中學教師,「推廣閱讀」的重點其實的確大同小異。
「投其所好」、「考慮年齡性別」、「引導其更上一層樓」、
「引導動機」、「找到感動」、「利用時間」......
除了推薦書單、作品因為年齡而有所不同,
其他我所使用的方法,對於大、小孩,
甚至成人.....確實並無太大特異之處。
很感謝您花時間寫了這封信給我,
好讓我也檢討日後對中學生老師、家長演講的內容與方式。
但真是抱歉讓您失望了!
我並沒有一帖特殊的靈丹妙藥,可以讓「中學生」乖乖服下,就可以「打破閱讀之壁」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