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我跟一群媽媽帶著孩子在公園玩。玩了一陣子,兒子跑來告狀:「媽媽,有一個不認識的小朋友一直打我。」我探頭看了一下,不遠處有一群孩子正在奔跑追逐,看起來沒什麼問題,於是我簡單對兒子說:「他可能是想跟你玩,你可以告訴他你不喜歡這樣。」就把兒子打發走了,沒有多加理會。

 

不料,過了一會兒,兒子再度來告狀:「媽媽,那個小朋友掐我的脖子。」這時,旁邊有一個媽媽提醒我:「ㄟ,我看到那個小孩剛剛從後面勒住你兒子的脖子喔!還蠻用力的!」

 

接著,女兒也來了:「媽,有一個小男生一直欺負弟弟!」人高馬大的她說,她看到之後立刻走上前牽起弟弟的手,小男孩才走開。

 

我兒子身形瘦小、但手腳靈活、花樣挺多,因此在遊樂場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小朋友喜歡跟在他屁股後面,或是拿他當成比較的對手。不過,他個兒小、性格溫和,同樣也很容易變成攻擊性強的孩子選定的對象。偏偏他只要碰到外型比較壯碩的孩子,就很容易膽怯。有一次,在公園碰到一個高他一個頭的小胖子,竟然威脅他:「你不跟我玩,我就一直跟著你!」搞得我兒子很害怕的躲在我後面,不敢和這個「哥哥」打照面,最後也是勞煩姊姊出面解救。後來,才發現那個「哥哥」其實根本就是「弟弟」,年齡比他還小!

 

不過,出手打人、勒脖子又是另一種狀況。於是,我便叫兒子帶我去看看是哪一個孩子。

 

兒子領我走到一個正在遊戲器材上面攀爬的孩子旁邊,悄悄對我說:「媽媽,就是他。」我轉頭注視這個看起來年紀比兒子稍小一點的孩子,他也看到了我。他的眼光很快的從我移到我身旁的兒子,然後就在我還來不及開口說任何話之前,他便突然很大聲的舉起手,指著我兒子喊:「他剛剛打我!是他先打我的!」

 

原本並沒有準備要興師問罪的我,被他的「先發制人」弄得有點傻眼:「喔....是這樣嗎?」沒想到這個孩子緊接著竟大喊起來:「他打我!他打我!我要去告訴我媽媽!」接著作勢轉頭找媽媽。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這麼「會做戲」的小孩,也忍不住想看看他的媽媽是何方神聖?於是,我露出祥和的微笑:「好啊!那你可以帶我去找你媽媽嗎?」

 

小孩立刻飛快的爬下遊戲器材,跑到公園座椅旁,拉住一個看起來像是「阿嬤」的老婦,指著我跟兒子:「他剛剛打我!」看他惡人先告狀,我只好蹲下來對他說:「可是剛剛有別人看到,是你打人的喔!」本想大人應該會問問孩子發生什麼事?沒想到這位阿嬤愛理不理的抬頭看了我一眼,又繼續做她的事,看樣子並不打算處理。於是,我只好客氣的對阿嬤說:「麻煩注意一下,小朋友打人喔!」

 

但是,這位「阿嬤」的反應真的很妙:她眼神望向遠方,頭也不轉的說:「呃...可是剛剛我並沒有看到....」然後,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繼續她原本做的事。

 

這下我完全理解這個小孩「做戲」的本事是怎麼來的了。因為,他有一個「要看到現行犯才決定怎麼處置」的阿嬤,所以,他才會這麼熟練的在我尚未開口說任何話之前,就「惡人先告狀」的「脫罪」,並大膽的去找靠山。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現在大家生的少的關係,我發現,像這位阿嬤這樣「漠視」孩子「不當行為」的家長,不在少數。有好幾次,我碰到一些說話十分不禮貌的孩子,明明家長人就站在旁邊,卻「逆來順受」,一點反應也沒有。彼此熟悉以後,我才發現,原來媽媽並非不瞭解孩子「言語暴力」的問題,但因為只有一個小孩,對孩子十分尊重、寵愛,再加上夫家那邊人說話的方是就是這樣,久而久之,媽媽也習以為常,並沒有力圖糾正。於是,孩子講話的方式,就變成了那樣。

 

前兩天,我到孩子的學校去當志工媽媽,也碰到一個讓我十分傻眼的狀況。

 

早自習的時候,有一個孩子的水壺蓋子沒有蓋緊,倒的一書包都是,水不但淹沒了書包裡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也從書包縫隙中漏出,弄得座位旁的走道汪洋一片!有同學發現了,驚呼起來:「XXX,妳的水壺漏水了!」立刻,有三個小孩搬出了拖把、水桶,前來「救災」。

 

我當然也立刻走過去幫忙,把書包裡的書拿出來,把茶水倒掉。我一面教小朋友把拖把扭乾,一面問他們:「這是誰的書包?」本來以為就是身旁正在拖地的幾位小朋友中的一位,沒想到,同學們卻遠遠指著正在教室角落裡,悠悠然下棋的「苦主」----那位書包漏水、把鄰座走道弄得都是水的小朋友,正下棋下得津津有味,連頭都懶得回呢!

 

我簡直目瞪口呆!哪有人自己的書包「淹水」了,卻仍自在的下棋,讓其他小孩幫忙收拾善後的呢?於是我立刻請其他小朋友停止動作,將「苦主」拉回來,要求他:「麻煩你自己拖地,並且把這裡恢復原狀!」他才慢條斯理的踱步過來,一臉不甘願的接過拖把開始拖地。

 

其他小朋友抗議我的「雞婆」:「老師說,我們要幫忙別人,才可以加分、獎勵!」我聽了苦笑:「沒錯,幫助別人是好事。但是如果被幫忙的人自己不努力,那就不值得我們去幫助他!」

 

我心中納悶的是,已經八、九歲的孩子了,出了狀況,怎麼可以完全沒事人一般?「打翻水」這種狀況無論是在我們家、或是外出吃飯時發生,我的孩子一定立刻飛奔去廚房拿抹布、或是去跟餐廳阿姨借抹布,自己把桌子、地上擦乾淨,絕對沒有人敢來告訴媽媽、或是坐在那裡等別人來幫忙;甚至他們也不敢取用衛生紙,因為我不准他們用衛生紙擦翻倒的水!想當然爾,一個會若無其事看著別人幫他善後的孩子,顯然是一個被傭人服侍慣了、或是被媽媽嬌寵慣了的小孩才會有的行為啊!

 

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跟孩子提起了這件事。我一方面向他們解釋什麼是「負責」,一方面解釋什麼是「幫忙」。我花了一點時間,希望讓孩子瞭解,所謂「天助自助者」,幫忙別人並不是無條件的。「幫忙」除了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之外,我們也要區分,什麼樣的狀況應該幫忙;什麼樣的行為不值得我們去幫忙。一個不能夠為自己負責任的人,幫他的忙無異是害了他。就像---打翻了水壺的同學在下棋,其他的小朋友卻在拖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在學校擔任志工,往往令我頗有感觸。因為會送來上我作文課的孩子,通常都是爸媽高度關注的孩子,很少看到這類問題;但是在公立學校,卻可以看見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例子。

 

明明是高學歷、經濟環境優越的家長,卻放任孩子終日不寫功課,沈迷在電玩或網路之中;也有小康家境、雙親正常的孩子,縱容孩子每天十二點以後才睡覺,然後隔天上學嚴重遲到、屢勸不聽。更有些中低年級的孩子,學習態度之差,令人難以想像:下課一條龍,上課時便趴在桌上裝睡,不論你好言相勸、威逼利誘,不甩就是不甩。

 

更有些孩子的家庭成員複雜,雖然經濟不虞匱乏,但老師聯絡之後才發現,家中親戚朋友,沒有一個人願意(或能夠)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最後只得讓孩子自生自滅。

 

另外還有一種最令人感到無力的家長,就是孩子明明有問題,比方嚴重過動、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智能困難,或是情緒障礙需要特殊處理....,然而無論老師怎麼與之聯絡、勸導,父母就是不肯承認孩子有問題,需要專業醫生或人員的協助。不願意看醫生、要求求孩子不可以讀資源班的結果,就是平白耽誤了孩子治療、學習的契機,令人惋惜。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這句話,我兒子的園長曾經向我感嘆過。身為孩子最重要的第一個學習對象,我們怎能不格外注意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