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後五日


接連大哭三天,今天感覺平靜多了。上課時,帶學生讀余光中的文章,分享很棒的金句,突然想到,老爸這輩子也有很多值得紀錄的名言,應該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你不可能一直跑在最前面,但是只要一路上不斷的超越別人,抵達終點時妳就是贏家。」


我記得那是國小六年級的時候吧!剛搬家到信義路,爸爸時常陪我走路上學。我剛考完月考,他看我不太開心,於是在穿越中正紀念堂的時候,忽然對我說了這段話。


以我當時的年紀,並不能完全領略他的意思;但不知為何,這段話一直烙印在我心中。可能是因為他眼望前方認真的神情;也可能是因為早晨涼風輕拂的美好;總之,爸爸走在我的身側,鄭重的說出這段話,那個畫面至今難忘。


爸爸的意思,多年後我才明白。他自己一生都是一個努力不懈的人———做什麼事都很認真。人家退休去跳舞畫畫,我爸去圖書館借書自學俄文;我們看連續劇、韓劇配零食,他看「百家講壇」還要做筆記。他做事總是挑硬柿子,覺得時間就應該花在「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他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


📌「我最討厭聽到《打發時間》這句話。」


我爸常說,時間很寶貴,幹嘛要「打發」?所以他很討厭我「看閒書」,更討厭看到我媽閒來無事「左手跟右手下跳棋」。我家小孩是不能打電動的,我家更沒有漫畫書這種東西。他雖然是一個學電機的科學家,但是他放在洗手間「娛樂」的書卻是:「資治通鑑」、「歌劇入門」、「種植百科」、「老周的身體」⋯⋯令人「肅然起敬」。


我爸爸做什麼事都全力以赴。前天去舊家找喪禮皮鞋,阿宏看到我家滿櫃子種樹的書,裡面接枝、插枝的章節還有我爸爸手寫的筆記呢!


我爸常提到小時候跟二哥渡海來台家境窮困,寫作業買不起筆,只好趁在學校跟同學借筆來寫,作業花花綠綠,各種顏色都有,還曾因此被老師責罵。所以他常覺得我們這代家庭幸福、不愁溫飽,還不好好唸書,簡直不可思議!


還記得我弟弟退伍後,準備要考托福出國,睡到日上三竿才慵懶起床讀英文。我爸嫌他不夠用功,但一句責備的話也沒說。每天早上我弟ㄧ起床,就看到我爸爸高坐在書桌前讀China post的背影,無論是9點、8點、還是7點起床都一樣。我弟壓力山大、羞慚不已。我爸就是要讓他知道:「我不用考試,都可以比你認真。」


還有一陣子我工作實在太忙,拜託阿公帶外孫女去溜冰。祖孫倆坐著社區巴士轉公車去上課,吃個麥當勞再回家,原本希望可以培養培養感情,結果我女兒叫苦連天。


當時才8歲的她苦著一張臉說,阿公陪她去溜冰,竟然準備了筆記本,在場邊振筆疾書,紀錄教練的每一個動作、注意事項,比她還認真!然後下了課,就逼她一個動作做20遍!😂😂


後來老爸早上來我家給外孫上英文課也一樣。本來我只想讓爸爸陪陪小孩,唱唱英文歌、講講故事就好,不料我爸非常認真的準備教材、寫考題,外孫女單字背不出來他就氣得拿著直笛追打外孫女、要敲她的頭👀!當然啦,如果乖乖背完,阿公也是會做最愛的酪梨沙拉給她吃的啦!😊


「不斷超越別人」是老爸的人生哲學。背後的道理就是:任何時候都要比別人更——努——力。做他的子女,很不容易。正是「父親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只要妳想清楚了,確定這樣做是對的,就勇敢去做吧!」


從小,爸爸就是我的燈塔、指南針,除了談戀愛,我什麼事都會去問他的意見。(當然聽不聽就不一定啦!)找工作、買房子、換職業、給孩子讀實驗學校⋯⋯,我都問過他。他是我的軍師,也是我的智囊團。


但是我從聯合報跳槽到壹傳媒時,同樣回去問老爸,他卻第一次沒有給我答案。聽完我的想法與分析之後,他沈吟不語,好半晌才回答我:「妳那個圈子我不懂。但是只要妳想清楚了,就勇敢的去吧!」


爸爸教育我們從來沒有男女之分,也從來不說什麼「女孩子應該如何如何」。他很少跟我們談情說愛、也甚少說長道短,我家餐桌上的話題不是政治、社會、歷史,就是科學、生態、財經;他不看娛樂節目,也不知明星八卦。所以他對我的工作完全不了解。


直到我離開娛樂圈,開始寫專欄、出書、教寫作,對教育社群產生影響力,父親才開始覺得我「務正業」,對社會「有貢獻」。


後來我決定帶兒女搬到宜蘭讀實驗學校,去跟老爸商量時,他也對我說了同樣的話:「你決定了就去。」在經歷過我的叛逆歷程、也了解女兒的學習狀況之後,他對我說:


📌「無論一個人在哪裡、念什麼學校、科系,最後都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高中時,老爸不贊同我唸中文系,他希望我唸資訊、或是跟他一樣唸理工,父女為此反目爭吵。多年後,他對我不顧一切堅持要念中文系這件事,最後發表的看法是:


「妳從小喜歡寫作,其實妳念什麼都沒有關係。如果妳是一個醫生,就會是一個寫作的醫生;如果妳是一個工程師,就是一位寫作的工程師;最終妳離不開寫作。因為那就是妳最喜歡也最擅長的事。」


也因此,父親後來非常支持我女兒唸高職、讀設計、吹法國號;他最後一次拖著衰弱的身軀勉強坐車出門,就是今年六月去看桐的畢業展。


青青上大學也是選文組。外公知道之後多次跟外孫說:「最好是要做一個對人類社會有貢獻的人,不要去做個爭名奪利的政客。」


爸爸很喜歡客廳裡掛著的一首詩,是元朝王冕的作品「墨梅」,他正好也是我們家老鄉浙江紹興人。爸爸說,這首詩可以作為我們的家訓。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我管別人怎麼想?我做自己最舒服!」


父親對於金錢、財務有規劃,但不是看得很重。他生活簡樸,物慾很低,除了買菜,一年去不了幾次賣場。一件汗衫、一條褲子可以一穿數十年,破洞了也不丟棄。


每次為了穿著跟另一半起爭執時,父親就會說,他不在乎別人眼光,也無所謂別人怎麼看他,日子是自己在過,舒服暢快比較重要。


雖然為了跟我母親結婚,老爸也皈依了天主教,但是他是學科學的,不迷信鬼神、也不怎麼在乎民間習俗。他70歲那年在我家社區買了房,搬來跟我當鄰居,我從年初一到除夕每天都可以回娘家,從來沒有任何忌諱。


我結婚宴客選了個大凶日、妹妹結婚只辦了個小派對,沒發喜帖、喜餅,他只說:「那是你們的事,你們高興就好。」他對我們選擇的伴侶也沒什麼意見,阿宏和妹夫皆是家境清寒,親家也沒受過高等教育,但父親從未嫌棄,一句反對都沒有。爸爸常說,人品好最重要,「錢,努力賺就有。」


不求與人同,「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爸爸給我們的榜樣就是如此。


📌「家,永遠要擺在第一位。」


我跟阿宏結婚多年來,吵吵鬧鬧,老爸很少介入。只有一次我跟阿宏晚上吵架,聲音太大,老爸散步經過我家聽見,便敲門進來。聽完我的抱怨之後,我爸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正色訓了我老公:「工作、應酬、賺錢,都是為了《家》。沒有了家,什麼都沒有。你的順序要搞清楚。」


最近這幾年,因為他的病,我跟爸爸常常有機會單獨相處。每當我們一起坐在醫院診間外面,靠著牆壁等看病;或是我輪值照顧他,給他帶便當、陪他吃午飯;偶爾他精神好些,躺在躺椅上交代事情;或是坐在輪椅上,讓我陪他在院子曬太陽;話匣子一打開,他就會很難得的跟我聊些家人的八卦、以及心情、想法。我常常驚嘆於父親識見的犀利與精準,往往一針見血,正中紅心。原來很多事他都看在眼裡、瞭然於胸,只是不說。


而那些我倆安然促膝而坐、父女相伴的默契片刻,彷彿籠罩著氤氳微光,搭配了輕柔的配樂,在我的腦海一幕幕播放:父親帶著微笑,不時輕嘆幾聲的溫言話語,永駐我心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