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跟朋友一起出遊,或是參加一些親子課程,經常可以聽到小孩這樣「命令」父母:

 

「幫我夾菜!」

「我要喝湯!」

「妳去把我的水壺拿來!」

 

如果發話者是幼兒也就罷了。但是當小學生對父母這樣講話、父母卻逆來順受、表現得甘之如飴的時候,我常常會忍不住在旁邊多嘴一句:

「這位同學我怎麼覺得你好像在叫傭人耶?」


可是很奇妙的是,有些家長不但不引以為忤,甚至還引以為傲:

「對啊!我兒子對我都沒大沒小的!」

「是啊!我們家,小孩跟父母是平輩!」

 

這真是一個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狀況。因為,在我家,要是我兒子、女兒敢以這樣的態度跟我講話,或是敢對阿公、阿嬤這樣講話、被我聽到的話,下場可是很淒慘的!我絕對不允許孩子以「命令式」的方式對長輩講話,因為,對我而言,長輩就是長輩、父母就是父母,這個事實一定要予以尊重。姑且不論他是不是一位值得敬重的長輩,就算你在背後、心底暗罵也罷,但在人前,還是必須保持該有的合宜行為。

 

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禮貌。

 

但是,凡事要求孩子說「請」,有時候不免顯得有些矯情、噁心,我們成人也很少這樣做。因此,對於要求幫忙、指引、或是類似的對話形式,我一律要求:

把命令句改為問句。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如果你要請阿嬤幫忙添飯,請把「幫我添飯」改為問句:

「可以幫我添一碗飯嗎?」

想吃蝦,沒問題,把「媽,幫我剝蝦!」改為問句:

「媽,幫我剝一隻蝦,好嗎?」

 

這樣就顯得溫和多、也舒服多了!

 

在我家,如果孩子以命令句要求我做事,我會毫不客氣的說:「我是你媽媽,妳不應該命令我。請重講一遍。」直到他改以禮貌的態度說話,我才會幫忙。

 

就是因為平日的訓練,所以有一次,在一個喜酒場合,我因有事遲到,我家爸爸帶著兩小先到。後來,同桌的朋友對兩小讚譽有加:

「我發現妳的孩子做什麼事都會先問。比方,我可以夾菜嗎?最後一個我可以拿嗎?我覺得他們很有禮貌。」

 

我一直認為,小孩跟大人應該要有分界點。孩子不應該模仿大人跟大人之間的談話習性,或是用大人的語氣講話。一個說話老三老四的孩子,一點也不值得驕傲,也不是是一種早熟、可喜的現象。因為孩子並不是大人。如果你讓他錯以為自己是大人,讓他把你放在平行的位置,他就會以為自己也可以跟你一樣,跟大人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事實上他還只是個孩子,他還做不到成人的判斷,這樣遲早會出差錯。

 

一個從小就被當成大人的小孩,會誤以為自己真是個大人,於是最終成為一個長不大的彼得潘。

「野人」最新的教養書「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皇帝?」一書打破很多「現代民主教育」,找出傳統教育(直覺教育)的優點,其中之一,就是主張「孩子應該要學習尊重父母的權威」。

 

就作者心理學的專業角度來看,一個孩子只有明白的知道自己還不是大人,他才會在心理上對大人產生孺慕,漸漸學習當個大人。而當孩子做了不當行為時,我們除了同理他的動機,更應該立刻「回饋」他的行為,讓他知道正確的行為會獲得讚美,錯誤的行為要得到糾正,他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