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有機會參與一些談教養的優質節目,像「請你跟我這樣過」(好可惜,要換製作單位了!)、好消息「幸福來敲門」等節目,因此認識了一些專家學者,像是醫師、心理師等,認識EQ教育的專家楊俐容老師,也是因著同樣的緣由。

九月時,應俐容老師之邀,去上她所舉辦的推廣EQ教育進校園的課程,雖然因為工作關係,我沒辦法次次出席,不過還是覺得收穫頗豐。

最後一堂課,老師針對了學員提出的問題做解答,十分精采,我想跟讀者在這裡分享。


一、孩子目睹了一場暴力事件,老師當眾詢問誰能夠作證?孩子不敢舉手,事後被查明真相的老師責備,心中感到委屈。(或是孩子偷偷舉報,但事後害怕。)

我們該怎麼教育孩子在「社會公義」與「保護自身安全」的界線?


A : 每個人都有趨吉避凶本能,在正義的理想和安全的現實考量中,尋找自己的心安理得的第三空間,並非錯誤。首先,老師在公眾之下查問,本來就是一個不當的作法,孩子不願意作證,並不是他的錯。面對孩子,我們可以做的是:


1.幫助孩子了解「旁觀者效應」。

在心理犯罪學上,旁觀者越多,就會均分掉每一個旁觀者的「責任」壓力。也就是說,當一個暴力事件發生,旁觀者越多,每個人對於「我沒有去舉報」的罪惡感就會越輕。這是一個對社會公義沒有幫助的情形,但卻是一個既定的存在事實。因此,讓孩子了解這個人性現象,可以讓他理解和釐清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


2.肯定孩子的品格與道德。

要讓孩子知道,未去舉報並非他的品格道德有瑕疵,而是因為他考慮自身安危,這並沒有錯誤。


3.討論行動方案。

但是,我們有沒有比較安全的方式,可以在事後補救?比方,悄悄的打專線匿名舉報,或是私下在以別的管道舉報,這仍然可以達到目的,維持公理正義,但是相對安全性高,也可以維護自身安全。


二、孩子電腦成癮,一勸再勸無法改善。

A:

1.認可孩子喜歡上網、玩電腦遊戲的感受及需求。(線上遊戲真的很好玩......你也真的很需要一些時間放鬆心情.....一開始玩要立即結束真的很困難......)


2.和孩子一起尋找客觀資訊,找出合理的範圍。(專家說太多時間流連網站有什麼缺點、你需要訂出多少做功課的時間、.....)


3.以溝通代替權威。(共同制定規範並確實遵守。)


4.改善環境安排。(將電腦放在公共區域。設定時間限制。安排外出活動、運動,以減少上網慾望)


三、如何改善孩子(或自己)大發雷霆的情緒反應?

1.面對大發雷霆的孩子(或自己即將發怒的當下):深呼吸、放鬆、盡量保持微笑

2.替他(或自己)找一個安全空間下消化情緒。

3.回應孩子感受(我看得出來你很生氣、你現在看起來很生氣...)、或尋找自己的生氣感受的根源(我感到挫折、我受到委屈...)

4.放鬆身體(按摩孩子的肌肉、擁抱對方讓他放鬆身體.....坐下、躺下,洗個澡、泡熱水、)了解肢體的語意。

5.等鎮定下來後,帶領孩子或自己重回當時情境。在大發雷霆後,你得到什麼結果?結果你得到了你想要的結果嗎?

6.下回想發脾氣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改善?


四、對於喜歡故意逗囝仔(不適當對待孩子)的爸爸或親人,我們可以怎麼處理?

對爸爸(或親人):

1.對爸爸表現正向、照顧小孩時,要給予肯定、讚美。通常爸爸做得對的時候(因為此時小孩不哭不鬧),容易被忽略,因此記得要給他正向鼓勵。

2.忽略其負向表現。(避免強調其負向行為標籤)

3.多跟另一半聊聊他的童年,照顧他內在的那個小孩。(成人心中也有童年人格)

對孩子:

1.當他受到委屈時,聆聽其感受

2.幫小孩了解父親。解釋父親這樣做的背後原因。

3.教導孩子如何趨吉避凶,避免遭到不當對待。

4.設停損點。如果狀況真的超過預期,即將造成嚴重傷害,要立刻請專家協助或向外求救。


ps:如果發生者是別人的孩子,我們也可以保持關切、專心聆聽、引導孩子抒發感受。

對於一切的不可避免的傷害,十歲黃金期前,孩子仍有機會內化成為未來成長的養分,如果有多一分的關懷與愛,對孩子仍然有很大的正面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