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過年後用消費券買了一部投影機,我把客廳牆上的壁燈拆掉,直接用白牆當銀幕。自此,在家看電影真是無上的享受,彌補了我沒有辦法常去電影院的遺憾。這兩天我趁著孩子睡覺,半夜連看了三部片:送行者、瑪利與我、陌生的孩子。三部片都很好看,尤其是「送行者」。

 

因為,之前有朋友說「送行者」不如想像中好看,所以看之前我並沒有太大的期待。結果,週六早上,我是帶著眼鏡去「媽媽PLAY」工作的----因為哭得太慘,兩個眼睛都腫得沒有辦法戴隱形眼鏡。幸好當天不用錄影,否則可就糟糕了。

 

比較特別的是,當我看到澡堂大嬸過世、她兒子對著火化爐狂喊「媽~」,曾歷喪母之痛的我跟著電影痛哭也就算了,沒想到片尾演到本木雅弘為年輕時離家的遊民老爸「納棺」時,躺在老公肚子上的我,突然感到老公的肚子一陣抽搐~我抬頭看看他的臉,他竟也淚流滿面。

 

我知道他想到他爸爸。

 

這部片子拍得真的很棒。除了重新註解殯葬業的意義之外,我最喜歡的一段,是他想要辭職,結果看到社長在樓上大啖魚白(?),還邀他一起享受的那一幕。

 

只有看遍生死,才能夠這樣子全心全意的享受生命之美好吧?就在吃一份好吃的食物之間,都可以讓我們體會「我現在活著」的真實。

 

生命,究竟是什麼?只是每天汲汲營營、忙忙碌碌,為了活過明天而奮鬥?還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盡責養活自己製造出來的「別人」?或是為了美好的景色、美好的音樂、美好的食物,製造出一份美好存活的回憶?

 

電影,往往讓我們反芻與聯想我們自己的人生。

 

看到六歲的本木雅弘記不得爸爸的樣子,我嘆了一口氣對老公說:「我們好歹也得活久一點,否則現在死了,孩子們連我們的臉都記不得!」

 

看到納棺師莊重的為死者更衣、擦拭、化妝,極力維繫死者的尊嚴與隱私,我腦海中浮現的是當媽媽過世時,殯儀館的人員,用水龍頭沖洗從冰櫃中移出、結了冰的媽媽身體的畫面。

 

當時,我跟爸爸守在一旁。爸爸不忍卒睹的搖頭:「人,死了就是死了,那個身體已經不是她了。如果人死有知,保守如妳媽媽,她怎麼可能讓陌生的男人這樣做?」

 

我還記得,最後殯儀館的人幫媽媽化妝時,我忍不住搶下他手上的口紅,自己幫媽媽化妝。因為對方實在太粗魯了。

 

這一切,都歷歷在目。我可以體會電影中,喪家家屬最後向納棺師下跪致謝的那種感激。因為,當時如果有人這樣善待我母親,我想我也會這麼做。

 

唉。台灣的殯葬業,現在不知道改善些了沒?

 

我一直到現在,才真正體會唸書時背得滾瓜爛熟的一句老蔣名言(應該是幕僚寫的吧?):「生活的目的,在創造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生命」與「生活」,這兩句話說得真好。

 

生命之所以誕生,對人類世界來說,就是在傳宗接代,幫助人類的種族存續。至於這短短百年的意義呢?不就是在努力讓自己、讓以後的人會活的更好嗎?

 

所以,「陌生的孩子」裡面的安潔莉娜裘莉,要傾一己之力,揭發洛城警局的腐敗;「瑪莉與我」裡的拉不拉多犬,用自己的生命,讓一個家更為圓滿、充滿愛。

 

那是我十五歲、死背這兩句話時,所無法體會的。

 

今年我四十歲,看完「送行者」,我卻有了不一樣的體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